<xmp id="oogau">
<optgroup id="oogau"><optgroup id="oogau"></optgroup></optgroup><xmp id="oogau">
  • 黨建工作

    您的位置:首 頁> 黨群建設 > 黨建工作 >

    先鋒團隊筑精神



    發布時間:2012-02-29 09:43:00   
    劉昆明 陳敬波 于海燕
    中交隧道工程局
    2012-02-29

      電氣化公司滬昆客專江西項目部,一個不起眼兒的小項目部,人員加起來總共12個人;但這又是一個讓人不能小看的項目部,擔負著為滬昆客專江西段三標全線118公里土建施工打頭陣、當先鋒的重任,不僅出色完成了三電遷改任務,力奪全線三電遷改進度第一,還創造了8個月,12個人工程產值6164萬元的驕人業績,成為在滬昆客專江西段一支叫得響的隊伍。
      當初項目部一進場就遇到非常情況:一方面工期緊、人手短缺、拆遷難度大、任務繁重;一方面土建隊伍上場快,兵臨城下,都躍躍欲試準備大干一場,三電遷改與臨時用電一下成為土建工程能否展開的焦點,項目部面臨空前壓力。
      “壓力再大也得扛,決不能給土建工程拖后腿。”項目經理楊宏偉的話擲地有聲。面對項目進場就沒人、沒錢、沒方案的艱難局面,楊經理憑著果敢的勇氣,帶領總工、副經理三人,僅用三天時間就解決了項目組建,人員招募,資金籌措等一系列難題。然后他迅速投身遷改工程中,協調各方產權單位。同時及時跟蹤,每天更新掌握土建單位哪里能展開工作面,并迅速跟進,帶領項目技術骨干進行遷改或臨電安裝,不分白天黑夜。那時是一幅怎樣的情景,有當時員工寫的幾句詩為證:“流火七月天,酷暑戰江西。唯知任務重,不知夜已深!”
      更讓人感嘆的是,此時的楊宏偉經理還身兼石武客專與貴都高速兩個項目的經理,集三個項目經理于一身的他,恨不得把一個身子變成三個,回過頭我們再看看那時楊經理的幾日行程:3月2日早8時,帶著一夜顛簸的疲憊在石武客專陪同審計;3月3日晚21時,已在貴都高速晚間冰冷的路面上,帶領項目技術骨干在對三大系統的設備做開通前最后的技術調整檢查;3月6日早9點,又來到滬昆客專同江西省電信公司為最佳的遷改方案商討研究。
      項目總工程師楊興建,進場就盯在一線,僅用一周的時間,帶領剛剛來到項目的實習生,用雙腳量完三標118公里的每個山頭與河流,對每一條線路和管線進行產權確認。白天,他親臨現場指導產權單位施工;夜晚,他又與產權單位協調關系。遇到產權單位強硬、推諉、搪塞,他耐心講道理,真誠處關系,婉轉施壓力。每天的楊總工都是忙忙碌碌的,無暇顧及妻兒和父母。不得已遠在四川的老媽,在山東的妻兒千里迢迢來到項目部找兒子,探丈夫。
      項目副經理金玉明,帶領三人小組,獨立承擔進賢段三電遷改工作與臨時用電安裝工作。進賢縣是滬昆江西段的硬骨頭,為了啃掉這塊硬骨頭,三個人的團隊,曬脫了一身皮,練就了一副鐵筋骨。50公里的線路,日均行車200公里,要么因為督促遷改沒時間吃飯,要么因為協調產權單位關系喝酒住進了醫院。為了爭取時間,產權單位沒時間挖電纜,頂著烈日三人自己挖;產權單位缺人手施工,三人幫著抬工具拉設備;產權單位8點上班,三人7點在大門前已等著出發......
      12人的項目部還有齊際、吳智窮、趙昭、張曉偉、牟元尊等同志,每個人在滬昆客專工程一線都有一段不平常的故事。
      停不下的是前行的車輪與腳步,停下的只能是對親人的牽掛和對自己的一點眷戀。百折不撓,勇當先鋒,楊宏偉經理和他們12人的團隊,在滬昆客專工程一線高高揚起了中交的大旗。


    作者:劉昆明 陳敬波 于海燕   來源:中交隧道工程局


    相關閱讀


    更多最新資訊

    韩国电影妈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