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入伏后,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來了。火爐城市重慶宛如蒸籠。隧道局重慶合長高速公路項目的施工現場,工程正熱火朝天地推進著,建設者們在高溫下揮灑汗水,勾勒這條高速公路的雛形圖。
喝下去的水變成汗水流出來
上午8點,太陽開始炙烤著大地,新草房大橋施工現場,施工管理人員正監督基樁作業隊工人們進行防護施工。入夏后,項目部制定了夏季施工應急預案,并采取“抓兩頭、歇中間”的避高溫措施,調整施工生產時間,在工作時長不變的前提下,早上提前至6點開始作業,下午則推遲至4點,避開了最熱的中午。
為了防止被烈日灼傷,或被現場的物品擦傷,工人們大多穿著長衣長褲,戴著手套,高溫下早已是汗如流水。正在給基坑護欄刷油漆的工人,皮膚醬黑,說話時牙齒顯得格外的白,隨身攜帶一個大水壺。“我們為工人們人手配備一個大水壺,這么強烈的暴曬,喝下去的水都幾乎都變成汗水流出來。”項目部安全部長吳保中說。
項目部為高溫施工的工人們搭起了吃飯用的臨時涼棚,管理人員與工人一起用餐。(王愷/攝)
在悶熱的施工環境下,所有一線建設者們堅守各自崗位,敬業工作,不讓自己的汗水白留。為了確保他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項目部安排好高溫期間安全生產值班,對一線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員進行夏季施工安全培訓,同時提供綠豆湯等解暑飲料和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避暑藥品。
溫度高標準更高
烈日下,吳保中與同事一起安裝標示牌。(王愷/攝)
“堵車了,還得晚點才能來安裝安全標識牌”,正在布置現場的吳保中接到廣告公司電話。幾日后,其他標段將到新草房大橋觀摩工地標準化建設。為不耽誤進度,吳保中叫上同在現場的質檢部李國進、安全部強成文兩個小伙子,找來鉗子、鐵絲等工具,自己動手安裝。烈日當空,三人緊密配合,任憑臉上的汗水流淌,露出的胳膊、脖子被曬得通紅。
“孔口護欄的欄桿,紅白油漆寬度要達到30厘米才達標。”質檢部長程靖中拿著圖紙資料,向刷漆工人叮囑道,說話間,眼神焦點已轉移到樁基施工,“注意基樁底部,不能有任何積水。”程靖中戴副眼鏡,外表斯文,項目進入全線施工階段以來,經常帶領質檢員到現場巡查,對不符合標準要求的工序,堅決督促整改。高溫不下,他和其他現場質檢員一樣,都被曬出一身黝黑皮膚。
“韋姐,麻煩轉告食堂幫我們留四個人的飯菜,晚點回來吃。”下午6點,測量班長小陸打電話告訴項目部。從開工時的導線復測、紅線征地到如今現場全面開工,工地上最早出現的是測量員的身影。每天清早,測量員們肩抗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手提全站儀,腋下夾著測量記錄本,頂著炎炎烈日開始一天的忙碌。工程大面積開工后,測量工作更加繁瑣,他們常常專注一個施工任務而錯過飯點。當一根根樁基,一座座承臺,一個個墩柱和蓋梁,像孩子似的從出生到“長大”成實體立在眼前,最自豪的該是付出辛勞汗水的測量班。他們在工作中始終堅持“分毫都不能差,差分毫都不行”的原則,而這便是一座座精品工程的見證。
炙熱的夏日,施工一線沒有空調和風扇,火辣辣的陽光暴曬著皮膚,只有偶爾路過的自然風帶來絲絲涼意。如此艱苦的工作環境下,建設者們表現出來的不是浮躁不安,而是吃苦耐勞、嚴謹踏實和豁達樂觀。這,就是合長高速公路建設者們戰高溫、斗酷暑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