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oogau">
<optgroup id="oogau"><optgroup id="oogau"></optgroup></optgroup><xmp id="oogau">
  • 中交新聞

    您的位置:首 頁> 新聞資訊 > 中交新聞 >

    近看中國工程奇跡,唯折服與震撼



    發布時間:2017-03-31 12:47:00   
    環球時報
    中交隧道工程局
    2017-03-31

        近些年來,在全球各地,由中國建成或正在修建的基礎設施,規模前所未有,中國基建的質量和高效也令世界刮目相看。蘇通大橋、滬通大橋、洋山港碼頭四期和振華重工長興島基地……一個個“世界之最”讓人震撼,而這些大工程書寫的正是中國工人的拼搏精神及“中國制造”的魅力。

    “筷子插豆腐”成就“四最”大橋

        “不管你喜歡與否,當下土木工程建筑水準最高的國度是中國。在那里,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不久前成為地球上第二高的建筑。然而,更吸引人們目光的是全長1088米的蘇通大橋……” 

        這是美國科技類雜志《大眾機械》 2009年底對江蘇蘇通大橋的描述。次年3月,蘇通大橋成功獲得美國土木工程協會年度“土木工程杰出成就獎” ,成為首個獲此殊榮的中國工程。 

        能獲此殊榮,關鍵在于蘇通大橋有“四最” :最長跨度、最高橋塔、最長斜拉索和最大規模群樁基礎。

        大橋施工到底有多難?斜拉索橋的最大跨徑不能超過900米,這曾是國際橋梁學界的共識。然而,蘇通大橋卻突破了“不可能”,達到1088米。 

        曾參與大橋幾大項目建設的中交二航局建設者周明生講述了“筷子插在豆腐上”的攻堅故事。由于水流湍急,土質松軟,如何進行工程量巨大的樁基群樁基礎施工成了大難題,建設者們把131根長約120米、直徑2 . 5米至2 . 8米的群樁扎在水下,托起1個足球場大、 6層樓高、體積6萬立方米的鋼筋混凝土主塔承臺。最終,鉆孔樁在軟土上牢牢地扎下了根,這個過程如同“筷子插在豆腐上”。

        “蘇通大橋其實是中國制造能力升級的具體體現,當時設計大橋需要滿足兩艘5萬噸集裝箱貨輪的相向通行。 ”中交二航局員工焦賢模說:“無論是通航需求還是大橋建筑要求,這些都是中國制造能力的升級。 ” 

    “這個時代,造橋要講精品”

        滬通公鐵兩用橋工程所用鋼材量約48萬噸,那是多少呢?相當于68座埃菲爾鐵塔或12個鳥巢。 

        “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橋梁”是滬通大橋的標簽,大橋上層為六車道高速公路,下層為四線鐵路。世界橋梁跨度最大的俄羅斯島大橋,中央跨度達1104米,比滬通大橋跨度長十幾米,但它只是公路橋,因此荷載量遠不如滬通大橋。 

        “滬通大橋要成為精品橋梁的代表。我們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國人民的造橋能力,樹立百年橋梁的品牌。”中交二航局滬通大橋項目經理楊志德說。楊主持修建了14座長江大橋,有“橋星”之稱,談到這些年的修橋感想,他說:“中國的造橋技術與能力已經領先世界,但我們不能滿足于把橋建起來能通車就行,我們這個時代,造橋要講精品。”

        滬通大橋全長11072米,其工程規模之大,施工難度之大,創造了世界橋梁和中國橋梁建設的多個“之最”,代表著當前中國乃至世界橋梁建設的最高水平。

        今年1月21日,大橋天生港航道橋勝利合龍,合龍精度控制在毫米級。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滬通大橋將成就更多一小時經濟圈。

    洋山港無人碼頭,從中國“制造”到“智造”

        “與之前的三期碼頭相比,智能化是四期最大的特點。”洋山港四期總設計師劉廣紅說。

        記者一行看到正在同時裝卸兩個集裝箱的岸橋是無人操作,負責運輸貨物的平板車靠埋在地下的磁釘讀取地理信息,并自動導引車輛在目的地之間穿梭。“現階段我們還在調試之中,預計可以減少70 %的裝卸工人,效率則可以提高30 %,每小時傳輸目標可達到400箱。 ”在劉廣紅看來,洋山港四期碼頭極有推廣意義,“它不只是一個碼頭的效應,所帶動的是整個裝備制造業、整個信息系統,是從‘制造’走向‘智造’的標志。”

        中國是航運大國,掌握大型、超大型專業化碼頭建設能力和成套技術,在全球貨物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中,中國有8個,全球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中,中國有7個。

        因為有洋山港的支撐,上海港自2010年起成為世界第一大集裝箱港。

    “起重機萬國博覽會”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中國起重機下鼓勵美國制造”,幾年前曾在網絡上瘋傳的一段趣事,這一次被走訪振華重工長興島基地的大V們舊事重提。

        走在基地園區內,看到一排排刷有不同顏色的起重機。工作人員自豪地說:“我們這兒又稱起重機萬國博覽會。你們看,白色的起重機要運往加拿大,淺藍色的要運往哥斯達黎加,那邊要運往哥倫比亞和印度。一臺岸橋約有3000多個零部件,全部都是國產。”

        據介紹,振華重工的港機份額連續18年占據全球市場第一。其中,七成訂單來自海外,歐美碼頭90 %以上使用的是振華重工的機械。“大國重器”,很多網友選擇這個詞來形容以振華重工為代表的“中國制造”。=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裁劉啟中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公司一直在提倡創新,致力于研究最新技術。公司成立后的前幾年,我們通常會觀察外國人怎么做,慢慢地發現,他們也在觀察我們怎么做,多年來在技術方面的革新,讓我們不知不覺超越對手。振華公司生產的每臺設備都是按照用戶定制,有2000多位工程師專心于做這樣的工作,很多西方公司并不愿支付這個成本。”

        振華重工的市場開拓路線實際上是先國外、后國內的“逆襲”。對于無可匹敵的業績,劉啟中謙遜地說是機緣巧合,是美國等具備話語權的國家幫助振華進入了全世界。不過,他更加強調:“對用戶負責是贏得回頭客的重要條件,凡是有碼頭的國家,我們希望就要有振華重工的起重機。”


    作者:環球時報   來源:中交隧道工程局


    相關閱讀


    更多最新資訊

    韩国电影妈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