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和崗位技術考核不合格者,嚴禁獨立頂崗操作;不按規定著裝或班前飲酒者,嚴禁進入生產崗位或施工現場……”華北公司梅溪湖綜合管廊項目櫻花路作業區班前會上,被抽考的電工趙小兵很熟練地背誦出了“十大禁令”的全部內容。“我們的每個人,都是安全‘十大禁令’的踐行者,也是安全隱患的消除者。”項目部安全部程永樂自豪地說。
華北公司承建梅溪湖綜合管廊項目被納入全國首批綜合管廊試點項目,施工占線長,工序生產線多,生產任務緊迫。項目部以持續提高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努力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切實保護所有員工的生命安全與健康,實現可持續安全發展為出發點和立足點,以“十大禁令”為抓手,深入開展安全文化建設。項目部進場至今,在推行“十大禁令”的基礎上,順利實現安全目標零事故、零傷害。
“十大禁令”為何而來
沒有職工和現場調研,“十大禁令”就沒有落地的條件、生根的土壤。為了解現場職工的真實想法,總結職工工作行為習慣,本質化地減少、消除職工不安全行為問題,項目部以安全管理風險較高的工區為試點,組織了面向一線職工的問卷調查;為判斷不同工齡的職工對所在崗位危險源的理解程度是否有偏差,他們按職工工齡分成三個層級做分析。與此同時,他們組織項目全體職工采用投票的形式,將符合管廊施工安全管理實際情況的條款進行篩選,選出最適合項目部各崗位的禁令為其所用。不僅如此,項目部還吸取了其它企業的事故教訓,借鑒了先進的管理經驗,不斷修訂完善“十大禁令”,讓它更好推動項目安全管理工作。
為解決職工的安全意識問題,項目部舉一反三,在對管廊施工管理和規范上下功夫。針對項目部生產實際,他們對各個生產線和設備、安全風險的部位進行了梳理、登記,并發送到每一名作業人員,將安全隱患降到最低。
“十大禁令”用在何處
“‘十大禁令’不是喊口號、走過場、搞形式,要實現崗位職工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轉變。”這是梅溪湖項目經理黃武在每月的安全生產調度會上都要說的一句話。“十大禁令”作為項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全員安全意識、培育先進安全文化理念、提高安全執行力的重要抓手。
自“十大禁令”頒布以來,項目部以調度會、班前會、安全會為平臺,以集體誦讀、背誦、30秒限時背誦為形式,以安全日常檢查、抽查、考試為手段,將“十大禁令”推廣起來。活動之初,部分職工認為“十大禁令”難背,給大家帶來了負擔。這時,一個40多歲的鋼筋工趙飛成了“名人”。自己不識字,他便用手機錄音將“十大禁令”錄下來,利用下班時間反復聽。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流利地背誦了出來。
“項目部為咱好,咱不能不領情啊,說啥也得背下來。”趙飛高興地說道。有了這個榜樣,項目部再也沒有抱怨的聲音了。
“生命健康就是職工的最大利益,當大家真正了解了它的深層意義,推行起來就容易多了。如今,項目部覆蓋本部職工、外包隊伍人員在內的90%人員都熟知并能背誦出‘十大禁令’,這可是我們安全文化建設的一個典型縮影。”梅溪湖項目黨支部書記宋立自信滿滿地說。
鐵的制度還要靠鐵的執行。為了培育安全文化建設,提高安全執行力,項目部對違反“十大禁令”者嚴格落實考核制度。“考核不是目的,也不是工作的終點,約職工面談轉變其意識,實現安全閉環,才是真正完成了一次安全教育工作。推行‘十大禁令’1年多,絕大多數職工已經樹立了‘違反禁令,可能喪命’的危機意識,這是我作為安全管理最驕傲的地方。”項目部安全管理員程永樂說,為安全生產設立一條紅線,規范日常作業,提高職工的自我保護意識是“十大禁令”推行的初衷。
“十大禁令”深入人心
“生產現場地面可能有瀝青殘留,大家要多加小心,防止滑到,如果發現請及時清理。”在雪松路管廊施工現場班前會上,安全分享活動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這在項目部已經形成常態。
實時進行安全提醒,使職工牢固樹立安全意識,由個案到體系,由理念到文化,成就普適的關懷,是安全分享的活動宗旨。早會、例會、班前會、安全會都是安全分享的現場。如今,項目部還印發《安全標準化管理》手冊,內容涵蓋電氣、特種設備、生活交通等分享內容,安全文化建設蔚然成風。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十大禁令”的魅力之所在。項目部持續深化安全文化建設,用優秀的文化創新觀念、塑造行為、凝聚人心、激發智慧,發揮文化的軟實力作用,實現自身安全發展。“以前我們接線通電都不戴絕緣手套,自從推行‘十大禁令’以后,大家意識到這其中的隱患,就再也不躲懶了,畢竟手是自己的啊!”電工趙小兵談起了自己的切身體會。文化塑造人的行為,安全成為一種習慣,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