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oogau">
<optgroup id="oogau"><optgroup id="oogau"></optgroup></optgroup><xmp id="oogau">
  • 基層報道

    您的位置:首 頁> 新聞資訊 > 基層報道 >

    用工匠精神打造冬奧會皇冠上的明珠——冬奧會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項目施工紀實



    發布時間:2018-12-10 02:12:00   
    吾名
    中交隧道工程局
    2018-12-10

    這是你我相同的腳步,行走于你我不曾了解的地方,日夜斗轉星移,曾經沉寂千年的山谷間,傳來建設者的吶喊和機械的轟鳴聲,這里沒有日與夜的清晰界限,只有分秒必爭的前進,時間不停,腳步不止,冬奧建設者帶著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進入山谷溝壑中,他們無畏艱難險阻迎難而上,開工建設2022年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核心賽區。

    2018年1124日上午,在小海坨山上氣溫已經達到零下10多度,寒風凜冽刺骨,即使穿著棉大衣站在這里,依然能感覺到刺骨的寒冷就像鋼針一樣一陣一陣的扎在身上,拿出手中的相機,想給海坨山的施工者們拍一張照片,卻發現手已經凍僵了。然而,在這里的建設者們正在熱火朝天地工作著,抬頭仰望巍峨高山,一幅震撼人心的施工場面呈現在眼前,嘆為觀止!


    小海坨山上的雪道


    由隧道局承建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第二標段,位于小海坨山上,小海坨山最高海拔2198米,在這里即將開展雪道、技術道路、邊坡及零星基礎性綠化恢復、造雪系統等工程。雪道全長6168米,技術道路總長8645米。

    陡峭的山坡上,順山勢蜿蜒而下的幾條雪道輪廓已經顯現,東側從頂峰而下的大小回轉賽道已經部分成型,鑿巖機、挖掘機等施工機械正在緊張的作業。看到這樣的施工景象,不禁讓人對施工人員肅然起敬。“你們看山頂的平臺,海拔2198米的那面紅旗,是出發區平臺,中間這三條曲折而下的競速賽道,是冬奧會滑降、超級大回轉、大回轉、回轉等比賽項目,賽道兩邊各有一條熱身賽道;我們所站的地方是競技結束區,身后將建成觀眾臺,西面是技術道路。2022年冬奧會一定是一場精彩的賽事。”項目經理付召坤自豪的說。

    高山滑雪項目被稱作“冬奧會皇冠上的明珠”,海坨山擁有高落差,長坡面的天然地形優勢,這一特色及賽道本身的難度將確立海坨山滑降賽道在世界高山賽道中的地位。陡峭的山勢,復雜的地質環境給施工機械、材料的運輸和施工都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特別是混凝土成品的運輸,要從山下運輸到山上,困難程度可想而知,給施工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項目精心籌劃,快速組織人材機進場,配備雙班司機、雙班工人、雙班管理人員,項目總工、生產副經理輪流一線帶班作業,物資部長親自帶隊確保混凝土等各種材料的供應,實驗、工程、測量、安全、辦公室等各個部門全力為現場施工服務,確保了現場施工順暢。

     

    打造雪道皇冠明珠


    項目副經理范承祥指著初具規模的工程介紹說:“現在腳下的山溝,將建成平行回轉賽道,賽時將舉辦團隊回轉比賽,全長雖然只有475米,但是施工難度卻相當大,需要填成坡道,最高的地方要填筑21米,你們看,在亂石溝壑中建成的這五道橫向擋墻,是為了防止雪道滑移。只有完成了抗滑擋墻,才能又快又安全的進行雪道施工。”

    要想順利施工,必須從施工平臺修建一條通往山頂施工區的“之”字形施工便道,運送設備和物資上山。今年87日開始施工,便道一側是懸崖,一側是樹木,在山石險峻,只有20米寬的狹小空間內修建山坡便道,難以想象。參建人員24小時作業,用挖掘機小心地挖掘,經過7天的艱難奮斗,終于打通了施工的血液通道——施工便道,解決了運輸問題,保證了工程機械和材料能夠安全順利到達工作面。

    在開挖擋墻基礎時,不同地段的基坑,地質不一樣,有的需要深挖,有的需要回填夯實。由于鋼模運輸太重,坡陡路險,無法運送,只好采用竹膠板和方木替代鋼模板。群策群力下,一項又一項的難題被一一攻破。

    澆筑擋墻混凝土,又遇到了攔路虎,因山坡陡峭,山下罐車無法將成品混凝土運送到山上。項目靈活采取方法,先將干拌料運送到山上平臺區,再用強制拌合機加水拌合,然后用鏟車一車一方將混凝土端送到澆筑點。澆注擋墻,需要4000方混凝土,4000次的坡路運輸,每次耗時40分鐘,四臺鏟車連續1個多月的作戰,終于澆注完成項目的第一個節點工程。期間,項目總工、生產副經理輪流一線帶班作業,物資部長親自帶隊確保混凝土等各種材料的供應,實驗、工程、測量、安全等部門全力為現場施工服務,確保施工順暢。1111日,在北京北控京奧公司組織全線施工單位開展的冬奧會延慶核心區“大干一百天”勞動競賽活動評比中,北京公司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第二標段項目部取得考核評比節點第一名和勞動競賽第一名“雙第一”的好成績。來之不易的榮譽,激發起職工的勞動熱情。


    風雨無阻抗嚴寒


    施工現場處于高山地區,夏季風雨無常,冬季寒風刺骨,最低氣溫將達到零下30度,施工條件異常艱苦。

    10月初開始,山里已降了兩場雪,項目部現場管理人員和工人已經穿上了厚重的棉大衣。11月底,山頂夜間最低氣溫零下20度,白天氣溫都到了零下10度。

    每天,凌晨五點半鐘,北京城還在酣睡,多數的人還在甜美的夢鄉中,這時,項目部的技術人員披星戴月出發登山,汽車只能送到海拔1482米的施工平臺,距離海拔2198米的施工區域還有800米高的落差,上下山一趟相當于爬了兩個香山,往返上下山需要四小時。工人們常常為了趕工期保質量,特別是混凝土澆筑大都是在夜間完成,為了節省時間,工人們經常吃在山上,由于山林防火,不能燒火做飯,不能取暖,項目部從山下把午飯運送到山上。為了更好地保障職工的生活,業主黨委聯合項目工會在平臺區建起了職工之家和暖心驛站,配備水、飲料、食物、急救藥箱等物資,作為臨時休息區。

     “鶯啼媯畔楊柳飄,云壓海陀雪意高。”每年冬季,“海坨戴雪”是令人心醉的美景。2022年,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頂級滑雪運動員將匯集海陀山頂,讓我們盡情的想象賽場上選手們在賽道上猶如瀑布傾瀉而下的滑行,賽場外響起震天的吶喊聲,蔚為壯觀。這里每一處場景的建設者都在為了2022年冬奧會的開幕而努力奮斗,用工匠精神為冬奧會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北京公司  徐 鐸



    作者:吾名   來源:中交隧道工程局


    相關閱讀


    更多最新資訊

    韩国电影妈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