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在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之際,中交隧道局六月初在革命圣地延安,舉辦了通訊員培訓班,召開了宣傳報道工作會議,開展了紅色旅游活動。
我們這一輩人,從小接受的就是革命傳統教育,清清延河水,巍巍寶塔山,能到延安瞻仰革命圣地是我平生所愿。所幸的是,本次我以中交隧道局三公司通訊員的身份,在我年近六旬之時親自踏上了延安這塊神圣的土地。我感謝中交隧道局!給了我這圓夢的良機。這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令我感受頗多,一次次的心潮激蕩熱血賁張,激發了我要把它寫出來的沖動。
《我的西行漫記》,題目似乎大了。《西行漫記》是世界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先生,在一九三六年考察延安之后所著的大作,
他給了世界第一雙了解中國革命的眼睛。本欲將我的拙作提名為《西行漫記》,唯恐褻瀆名著。再說,參加本次活動的六十余名中交隧道人,來自四面八方,并不全是西行,由于我是從江西這片紅色土地去陜北的,暫且牽強附會妄自尊大的提名為《我的西行漫記》吧,見笑見笑。
一、宣傳報道培訓
參加會議和培訓的人員,來自天南地北各自承建的工程項目,披星戴月幾經周折,于六月一日午夜前全部按期報到,云集在延安圣都國際酒店。《中交隧道報》的劉昆明總編和盡地主之誼的二公司的同仁們,提前把會場、食宿安排得井然有序。
六月二日,在酒店多功能廳,進行了通訊員新聞業務培訓,局黨委聘請了《人民鐵道報》楊海成主任為通訊員們授課。放眼臺下,一張張年輕的面孔,昭示著中交隧道局的宣傳骨干年輕有為、朝氣蓬勃;預示著通訊員隊伍人才濟濟、充滿后勁。楊總編的講課條理清晰、語言生動,通訊員們凝神靜氣、洗耳恭聽。從如何寫消息、寫通訊,到如何寫標題、寫評論;從如何拍攝工程新聞照片,到以我們《中交隧道報》刊載的內容為例分析品評。
楊總編的講解精辟,引人入勝,把報業的精髓對通訊員們毫無保留地傳授,勢必會使我局今后的宣傳報道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把我局的新聞稿件質量提升到一個新水平。
二、宣傳工作會議
六月三日上午,召開了中交隧道局宣傳工作會議。會議由局黨委工作部崔恒太部長主持,局黨委謝爽副書記在百忙之中親臨會議,做了《留下輝煌,放飛夢想,把我局宣傳工作提到一個新高度》的講話。謝副書記指出了在延安召開我局第二次宣傳報道工作會議暨通訊員培訓班的意義,總結回顧了近兩年的工作,肯定了各單位重視、圍繞企業中心工作、積極做好宣傳報道工作,努力創建中交隧道品牌,加強對內對外宣傳報道工作,建立了一支通訊員隊伍,形成了局宣傳報道工作網絡的成績,點名表揚了一批宣傳報道工作突出的集體和個人。并針對我局的特點,做了下一步宣傳報道工作的安排,強調重點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要求廣大宣傳工作者和通訊員,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局的戰略部署,充分認識宣傳思想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準確把握局黨政領導對宣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深入研究加強和改進宣傳工作的新思路,振奮精神,真抓實干,努力把中交隧道局宣傳報道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為促進企業優質持續和諧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謝副書記的經典之談,為中交隧道局今后的宣傳報道工作拓寬了路子,指明了方向。
接著崔恒太部長做了《關于做好隧道局宣傳報道工作的意見》和《局二0一一年宣傳工作的要點》的講話。
之后進行表彰,現場為宣傳報道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頒發了獎牌、證書和獎金。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在會議上現身說法,做了經驗交流,為基層單位的宣傳報道工作出了許多金點子。
最后由劉昆明總編做會議總結。劉總編針對我局流動施工的性質和《中交隧道報》的特點,對投稿的操作程序及宣傳要點,做了具體的要求和詳盡的指導。
這次會議對我局的宣傳工作是一次加油和充電,相信我局今后的宣傳工作定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三、黨史知識競賽
六月三日下午,多功能廳煥然一新,選手臺的擺放雖稍顯擁擠,但錯落有致,代表隊號牌清晰醒目,搶答器、記分牌、投影儀、答題牌、音響設備一應俱全。背景墻上的裝飾說明了一切——《慶祝建黨九十周年黨史知識競賽》,將在這里舉行。
各公司對本次競賽非常重視、有備而來,選派的都是知識豐富、思維敏捷的年輕選手。參賽選手基本按公司分成八個代表隊,每隊派三名選手參賽,經抽簽決定臺號。總評判由崔部長、劉總編擔綱,主持人蘇守東、楊萌。
參賽選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個個成竹在胸,準備一決雌
雄。三點整,競賽在緊張嚴肅的氣氛中拉開序幕。
前三輪選手必答題,各位選手初露鋒芒,游刃有余對答如流,比分從起平分200分直線飆升,難分伯仲。而進行到搶答環節,比分漸漸拉開了距離,選手們雖然對于答案爛熟于胸,但關鍵是能否不失時機的觸動按鈕,既搶到答題的機會又不犯規被罰。如何掌握搶答器按鈕,駕馭千分之一秒的靈敏度,儼然成了對各代表隊動手又動腦綜合能力的對決。搶到的侃侃作答面露喜色,沒搶到的搓手撓頭深感遺憾,搶答犯規的以拳擊掌后悔不迭,臺下的觀眾也同自己的選手一起興奮和惋惜,場上場下的氣氛漸漸活躍起來。
最富有觀賞性的還要數給毛澤東詩詞填空和唱紅色歌曲,憑心而論,80后的青年很少涉及這個領域,雖然賽前做了充分準備,但面對為數眾多的毛澤東詩詞和革命歌曲,選題面廣,賽前又嚴格保密,難免有接不上唱不出的。面對這緊張的局面,臺下年長的觀眾恨不得替他們作答,甚至焦灼地吟出了詩句唱出了歌詞。接著進行了我問你答,這隧道局獨創的給自選對手出難題的競賽環節,險象環生,扣人心弦。觀眾對選手們異軍突起順利作答報以陣陣掌聲,對個別選手的意外失誤不禁流露惋惜的神情,賽場上下空前活躍,一波三折高潮迭起。當代青年涉足的知識之廣令人欣慰,選手們的出色表現令人贊嘆不已。
經過最后一輪的巔峰對決搶答,決出了最終名次:盾構、電氣化公司聯隊一路過關斬將奪冠,二公司榮獲亞軍,三公司屈居第三。
黨史知識競賽的圓滿成功,證明了我中交隧道人對黨史知識理解深透,宣傳戰線人才濟濟實力雄厚,藏龍臥虎后繼有人。
四、游覽壺口瀑布
六月四日清晨,旅游大巴載著我們會議代表五十余人,疾速駛向陜西宜川,上午的安排是游覽黃河壺口瀑布。
導游小姐在車上引導我們遠觀延安寶塔、清涼山,駛過延河大橋時,為我們講解了《東方紅》歌曲的由來,大家歡樂嬉笑了好一陣。由于連日的密集活動,略感疲乏,大巴駛出延安不久,我們就都昏昏睡去了。
一覺醒來,耳畔傳來陣陣濤聲——黃河壺口到了。
信步走入景區,一塊卵型巨石橫陳面前,鮮紅酋勁的“黃河壺口瀑布”六個大字鐫刻在巨石之上。再往下走,滔滔河水映入眼簾,引發了我情不自禁的感嘆:客居豫東三十載,黃河九曲十八彎。今朝瀑布一壺水,何日流到余家前?
黃龍、呂梁二山,壺口置于其間,聲聞十里,濁浪連天,其勢如排山倒海。我迫不及待地奔向瀑布,那奇偉的景象,震耳欲聾的響聲,撞擊著我的神經,震撼著我的心靈。
雖是枯水季節,水量減小,千里黃河一壺收,河水只從北面進入壺口,但卻加大了落差,拉長了瀑布的高度,滔滔河水飛流直瀉,翻卷著、奔騰著、咆哮著傾注而瀉,沖入十里龍槽,濺起數丈高的浪花,水霧在陽光下映出道道彩虹,水珠隨風撒向岸邊觀瀑的人群。一瀉千里的瀑布撞擊著巖石,發出驚天動地的雷鳴。跌入龍槽的黃水泛著白色的泡沫,盤旋著、翻滾著,奔騰咆哮,滾滾南流。這正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回”。
這就是我們的母親河,這就是我們偉大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億萬年的天地造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氣勢的恢宏奇偉,豈是“壯觀”二字能夠涵蓋包容。
我手持相機拍個不停,把這雄偉的山飛海立裝進鏡頭里,把這驚天動地永存我的記憶中,給我的同伴們留下美好瞬間的同時,不失時機的攝下了山陜兩地的民俗風情:一臉滄桑皺紋堆壘的是賣蘋果的山村老漢;性情溫順披紅掛綠的毛驢供人拍照騎行;穿花襖扎紅頭巾騎驢照相的小美女,我懷疑是我的同伴;頭扎羊肚手巾的趕驢漢子,那口大黃板牙嵌著黑點兒忒傳神。
游覽黃河壺口,是局領導的明智之舉。這不是一次普通的觀光旅游,而是對我局宣傳工作人員一次心靈的震撼,進一步領悟了偉大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激勵我們愛黨愛國,百折不撓,勇往直前。
五、瞻仰革命圣地
壺口歸來,我們直奔當年中共中央所在地——楊家嶺。
雙腳一踏上這片神圣的土地,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這里沒有紅墻碧瓦,沒有雕梁畫棟。最宏偉的建筑,就是矗立在山門口的中央大禮堂,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就是在這里召開的。置身于禮堂之中,凝望著陳舊簡陋、但又極具歷史價值的主席臺,似乎看見了中央五大常委端坐的身影;默讀著臺額上鐫刻的“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的通欄標語,仿佛聽到了毛主席向全黨全軍發出的戰斗號令。順著崎嶇的山路蜿蜒而上,綠樹叢中,掩映著依山建造的低矮窯洞。楊家嶺,偉大領袖毛主席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工作居住過的地方,共產黨領導抗日戰爭和奠定解放戰爭的指揮中心。在這低矮蝸居的土窯洞里,毛主席雄才大略,用他的神來之筆寫下了多部鴻篇巨著,指導中國革命的毛澤東思想在這里逐步形成。他創造性地繼承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這方寸之地運籌帷幄,“胸中自有數萬甲兵”。瞻仰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舊居,目睹偉人們簡樸的家境,追憶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心中對老一輩革命家充滿了深深的崇敬,啟迪后來人為壯麗的共產主義奮斗終生。
接著,我們趕赴棗園。在熙熙攘攘、比肩繼踵瞻仰拍照的人群中擠出一席之地,中交隧道局的同伴們,在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塑像前合影。棗園的住所比楊家嶺略勝一籌,但畢竟還是農家窯洞,茂密參天的棗樹,名副其實的棗園,記憶著當年的艱苦卓絕;昭示著今日延安的興旺繁榮。
我原以為延安屬老少邊窮,哪會有大的發展,孰料我是坐井觀天,孤陋寡聞。會議結束那天的傍晚,我們三公司八名與會代表,在公司綜合辦當地人李小常的倡導下,游覽了寶塔山,所見所聞,打破了我來延安前的陳舊觀念。
延安寶塔,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標志。我們在寶塔前盡情拍照留念,向最高的山頂摘星樓信步登攀。佇立山巔,古城延安美景盡收眼底,寶塔山、鳳凰山、清涼山,三山鼎立;延河、汾川河匯于山間。傍河依山,新城區高層建筑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古景區古色古香水秀山清仙境一般。是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陜北大地,是黨的富民政策使得圣地延安舊貌換了新顏。
六、尾 聲
培訓,會議,競賽,紅色旅游,各項日程圓滿結束,與會人員依依惜別。
回想初到延安時,老友聚會,敘舊長談;新朋相識,握手言歡,有的是多年不見,有的是慕名而未曾謀面。活動讓大家相識相知,為日后交流提供了方便。這是一次中交隧道宣傳工作人員的群英聚會,這是一個中交隧道宣傳工作新的起點。即將揮手告別,回歸各條戰線,帶著局領導的期盼,滿載學得的經驗,繼承延安精神,為中交隧道吹響金號角,為中交隧道科學、協調、持續發展躍馬揚鞭。
三公司滬昆客專江西項目部 陳秀文
2011年6月 于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