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本書是在高二,那時候備戰高考,壓力很大。一周末放學回家,路過街邊書攤,看到書名《菜根譚》很奇怪,便翻開序言略讀一二,記得最深刻一句話是“長嚼菜根,則諸事可做。”書的扉頁上印著“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的二十二字箴言,書的封面古色古香,讓人感到心情的安穩與平靜,于是我便留了下來。
《菜根譚》是明代萬歷年間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人生、修養及處世的清言集;采儒、佛、道三家思想之精髓,具有永恒價值的處世智慧著作之一。《菜根譚》折射了中華文化傳統中的“為人之道”,“處世之方”,也蘊含了豐富多彩的人生價值意蘊,為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可借鑒的思想文化遺產。當前,中國交建提出打造“五商中交”的戰略目標,并提出了加快適應性組織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創新;要繼續保持企業發展的領先優勢,再續中交輝煌,關鍵在人。作為央企員工,只有我們思維方式,思想觀念等發生變革,成為現代化精神氣質和風貌的人,即成為成熟人格特征的人,才能為打造升級版中交奠定堅實基礎。成熟人格有什么表現?人格包括很多種,一個人的氣質、性格以及能力等等,我們要追求成熟的人格,這樣才更具魅力,為人處事才可以更加地圓滑。
一、修身養性
“天地有萬物,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懷虛生之憂。”既然有幸于世間,就應該有所作為,實現生命的價值,樹立崇高的理想,修身養性,棲守道德,追求善道。《菜根譚》對人們如何修身有詳細而明確的指導。
首先,要有正確的發心。“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義之門;馳的塵俗之間,方可挑圣賢之擔。”因此,“講道修德,念念要從虛處立基”,倘若稍有功利的打算,那就會落入世俗的塵網之中而不能自拔,“進德修行,有個木石的念頭,若一有欣羨便趨欲鏡”。
其次,要注重道德的重要作用。道德是成就事業的基礎, “節義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镕之,終為血氣之私、技能之末”,如果不是用德性陶冶融煉,那么節義只不過是個人意氣沖動的表現,而文章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雕蟲小技。《菜根譚》認為,“學問與才華是為了提升品德,如不是以道德作為目標便會變得盲目、變得淺薄”。
第三,要增進氣度和知識。“德隨量進,量由識長,顧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識。”一個人的品德是隨著氣量的增長而增進,氣量也隨著人的經驗、知識而增長,因此要增進自己的品德,就不可不宏達自己的氣度,要使自己的氣度宏達,就不可不增大自己的見識。
二、提高自控能力
在任何與人有關的問題中,政治的、經濟的、商業的、文化的、婚姻的、家庭的……,總有一部分在我們的控制范圍之內,另一部分在我們的控制范圍之外,可控與不可控之間的界限就是自我的邊界。我們對自我邊界的認識越清晰,越能夠處理好面對的問題。因為,當我們擁有健康、成熟的自我邊界時,那些不在自我邊界內、超出我們控制范圍的問題,我們就可以選擇放手,把精力專注于我們能控制的事情上。因此,培養健康、成熟、高尚的自我邊界,有助于我們避免不必要的痛苦。《菜根譚》啟示我們:“鴿惡鈴而高飛,不知斂翼而鈴自息;人惡影而疾走,不知處陰而影自滅。”培養“知斂翼”、“知處陰”的能力,就是明晰自我邊界的過程。《菜根譚》指出“迷則樂境成苦海,悟則苦海成樂境”,這種“悟”就是指我們明確認識到自我邊界的時候,放下那些在我們控制范圍之外的事物,從而化苦為樂。
三、培養對事物的辨別
當我們的自我邊界存在漏洞時,外界的人事就可能影響我們內在的情感、想法與認識,不止如此,當我們的自我邊界有漏洞時,我們的個人獨立性也會存在問題。
如果我們自己都無法認識自己或者找到問題的根源,那么我們談何應對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培養我們對事物的辨別,就可以逐漸填補那些邊界上的漏洞。運用《菜根譚》的人生哲學思想,可以讓我們對人生理想持有明確的看法,把人生的價值與理想融入到修身養性、進德修行之中;對享樂主義、禁欲主義的苦樂觀抱持批判的態度,對道義主義的苦樂觀身體力行;追求“義榮”,避免“義辱”;居官時能做到“惟公惟廉”,居家時能做到“惟恕惟儉”;在生死問題上能用自然主義的思想克服死亡的恐懼,追求道義主義崇尚的“立德”、“立功”、“立言”,追求生命不朽的價值,那么對很多接觸到的事物,我們自然就會有明確的辨別,從而形成完整的自我控制能力,擁有成熟、高尚的自我人格。
四、從受傷中成長
我們在培養完善的邊界、成熟的人格之后,能夠避免糾纏于自我邊界之外的事物,也能夠抵擋一部分的外部壓力,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還是會有一些壓力,比如親人的分離,不幸的意外、領導的批評,強行闖入我們的邊界,讓我們感到痛苦,甚至一段時間都心情低落。這時候我們就要應對這些挫折與逆境。《菜根譚》說:“橫逆困窮,是鍛煉豪杰的一副爐錘,能受其鍛煉則身心交益,不受其鍛煉則身心交損。”每一個被我們克服的困境都將使我們的自我邊界得到擴張,這意味著在我們控制范圍之內又多了一個我們可以把握的事物,被克服的困難對我們來說就不再是難題而是我們能力的象征。
五、以德為基
《易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兩句卦象很好的解釋了為什么這么多自強不息的人,官位高到一定的程度、財富多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出事,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德行”承載不了這些權勢與財富。關于這一點《菜根譚》有很精辟的論述:“富貴名譽自道德來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徙廢興。若以權力得者,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希望我們在培養健康、高尚的人格時,能夠以德為基,擁有堅實的自我邊界,成熟的決定能力,平衡的思維方式,同時對自己的情感能有很好的掌控,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展央企員工風采,成為人群中不可更替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