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孝,不能等待》這本書,喚醒了我內心不敢輕易碰觸的常常忽略的對父母的情感,久久不能平靜。
小時候,父母就是自己的天,在前面為我們遮風擋雨,給予我們無私的愛和包容。那時的我們離不開父母。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為了學業、為了工作、為了美好的未來,我們不得不告別家鄉、離開父母。我們開始獨立,對父母的依賴越來越少。忙,成了每年回一次家甚至不回家的借口。你是否認真想過父母一面應著你說“好好工作吧,沒有時間就不要回來了,注意身體,好好照顧自己”,一面望眼欲穿、黯然神傷的心情?
父母對子女的愛永遠都是最無私的。記得我遠嫁的那年,父母非常舍不得,但在我的軟磨硬泡下他們妥協了,“只要他對你好,你能過得幸福就在一起吧”。在結婚典禮上把我的手交到丈夫手上時,一向要強的父親忍不住掉下眼淚。泣不成聲的我,看著眼前的父母,看到他們臉上的皺紋和頭上的白發,突然感覺自己是那么自私,多少應有的陪伴最終變成了一個電話、一句問候。
坐月子期間,母親來到身邊照顧我和孩子,給孩子洗澡、換尿片、喂夜奶、把屎把尿這些活全都包了。其實母親自己身體也不好,每天吃不好睡不好,其中的辛苦卻從來不說!母親不僅沒有一句怨言,反而忙得不亦樂乎,“你上班去吧,媽幫你帶孩子,以后孩子還可以在這兒上幼兒園,學校離家也很近”。父母苦點累點也是希望能跟兒女相處的時間多一些,而我們卻總是淹沒在各種瑣事中,滿足不了他們這點小小要求。每想到此,我都很自責。
《孝,不能等待》,它告訴我別忘了時間的殘酷,別忘了人生的短暫,別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別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否則你將永遠無法盡孝,因為孝心不能等待!
孝,是清晨父親看新聞時,我為他泡制一杯熱茶;孝,是午后陽光下,我與母親一起陪伴寶貝時的幾句閑話;孝,是晚餐時父母為我夾菜,我為他們盛飯添湯的隨意。孝,讓家更溫暖,像及時的告白,留住美好與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