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由交通運輸部、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主辦的“2015年感動交通十大年度人物”推選活動結果揭曉,中交公規院彭運動入選“2015年感動交通十大年度人物” ,中國港灣許華江入選“2015年感動交通年度人物” ,中國交建獲得最佳組織貢獻獎。
頒獎詞:設計稿中繪出一座座高橋,天塹變通途。受命之日,寢不安席,千米鋼橋“中國智造” 。一座橋梁,驚詫了世界;一個名字,蕩滌了人心;一生交通,留住了激情。
個人感言
能夠當選感動交通十大年度人物,我感到非常榮幸。
我從業的20多年正經歷著中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華麗蛻變,這期間,我不僅見證了國家從“橋梁大國”邁向“橋梁強國” ,更見證了由中國工程師自主創新的橋梁技術、橋梁標準逐步走向世界。我熱愛這份事業,并享受一路上的拼搏和堅持。讓“中國技術”成為“世界標準” ,以“工匠精神”不斷提品質、創品牌,這是我們中國工程師的夢想和責任!
感謝中國交建給了我足夠的平臺去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感謝我背后的團隊和默默支持我的家人。我所從事的這個領域有太多的杰出人才,這個榮譽是屬于這個行業所有的橋梁工程師的!
■本報記者 吳益梅 楊帆 特約記者 李玲
橋梁事業就像一場馬拉松,堅持下來的都是勇者。從業20余年,中交公規院國際二部經理彭運動選擇用馬拉松比喻自己的事業,他享受在路上的每一次拼搏。
1992年,大學畢業的彭運動,被分配到公規院。此后20余年里,他參與設計的眾多工程,像一座座豐碑,鑄就了他的光榮與夢想,也見證著我國橋梁發展的精彩瞬間。從我國首座跨徑超千米的特大型鋼箱梁懸索橋江陰大橋,到排行“國內第一、世界第六”的大跨徑鋼桁梁懸索橋壩陵河大橋、“世界第二高橋”清水河大橋,甚至于東南亞地區最大的跨海大橋馬來西亞檳城二橋……他參與設計、經營了一大批國內外橋梁史上赫赫有名的工程項目,他和所在的公規院,為推動中國從“橋梁大國”邁向“橋梁強國”作出了卓越貢獻。
攻堅創新領跑行業
彭運動參與的第一個項目是我國首座跨徑超千米的特大型鋼箱梁懸索橋——江陰大橋,他負責大橋錨碇部分的設計。在那場持續3年的現場設計工作中,在與那座超級工程的打磨中,他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堅定了一個理念,那就是要把事情做好。
這種理念支撐著彭運動走向職業生涯的第二、第三、第四個項目。天道酬勤,在他從業的第11個年頭,彭運動作為項目負責人開始挑起大梁。
然而,這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貴州壩陵河大橋,主跨1088米,為當時國內首座超千米的鋼桁梁懸索橋,國內尚無實施先例,設備、技術、經驗都不完備。
臨陣退縮不是彭運動的風格。他帶領團隊一方面潛心鉆研,一方面向當時該項技術成熟的日本同行取經。但這次日本之行并不順利:對方很熱情,但卻婉拒了關鍵技術和設備的輸出。
怎么辦?“我們自己研發! ”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不少參與過的員工至今難以忘懷:像趕考一樣,“白加黑” 、“5 + 2” ,沒日沒夜地試驗,大家都憋著一股勁,一定要做出來而且要比日本做得好。
最終,他們研發的貴州壩陵河大橋山區峽谷超大型隧道錨及鋼桁梁創新技術獲得了成功。2009年年底,壩陵河大橋在深山峽谷中橫空出世。與此同時,在國內山區橋梁的施工工法中,新增了一種名叫“全回轉橋面吊機懸臂拼裝”的工法,它成功解決了山區橋梁建設中跨徑限制的問題,并逐步在貴州北盤江大橋等項目建設中推廣使用。
壩陵河大橋讓彭運動在貴州“一戰成名” ,開啟了他事業發展的新起點,而貴州也成了他的“第二個家” 。從2003年進入壩陵河大橋項目到2015年年底清水河大橋通車,12年間,他絕大部分時間呆在了這塊“地無三尺平”的土地上,走遍了這里的山山水水,也愛上了這里的地質環境。這期間,他憑借著“干一項工程、樹一方信譽、交一方朋友、占一方市場”的信念,在貴州樹立起了中國交建的金字招牌,使公規院在貴州實現了屬地化經營生產和市場的深耕細作。
鐵人追求“中國智造”
都說工程人是“鐵人” ,但鐵打的身體,也經不住長期的高負荷運轉。一直不把身體的小狀況當回事的彭運動,在2013年年初就差點“栽了跟頭” 。那一次,如果不是細心的妻子非要拉著他上醫院檢查,他還不知道自己已經出現了腦出血的癥狀。
醫生要求他立即入院治療,他猶豫了,時值貴州貴甕高速公路清水河大橋初步設計的關鍵階段,他割舍不下工作……經過治療和短暫的休息調理,在身體狀況稍有好轉后,他又積極投入到清水河大橋的設計工作中。
清水河大橋采用板桁結合的鋼桁加勁梁結構,這也是板桁結合加勁梁在懸索橋中的首次應用。彭運動帶領設計團隊始終堅持“以技術創新,創一流工程”為目標,在項目設計、科學研究、施工配合中投入大量心血,創新設計了將正交異性鋼橋面板嵌入鋼桁梁的板桁結合加勁梁方案。技術的創新使得工程造價顯著降低,大橋后期維護費用和維護時間大大精減,尤其是大幅度節省了懸索橋的架設工期。
最終,采用BOT+EPC模式、主跨1130米的“世界第二、國內第一高懸索橋” ——清水河大橋僅用29個月建成,為2015年12月31日貴州省“縣縣通高速”目標的實現起到關鍵作用,實現了中國橋梁的“中國智造” ,堪稱業內奇跡。總設計師彭運動也因此榮獲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
彭運動熱愛橋梁事業,在他擅長的領域上,總是力求完美。重慶永川長江大橋就是一個經典案例。當初,設計方案是懸索橋,彭運動向業主提出重慶易暴發洪水,采用懸索橋施工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也會影響工期。
“只有兩個月的優化時間,能行嗎? ”業主問。“能! ”他斬釘截鐵地回答。
兩個月后,永川長江大橋由初設的懸索橋改成了斜拉橋,而在之后的建設過程中,項目果然遭遇了幾次洪水來襲。此后,在重慶,彭運動受邀相繼參與了萬州駙馬長江大橋等項目的勘設和咨詢工作。
將中國橋梁的品牌推向國際
2014年,懂技術、善經營的彭運動被委以重任:組建國際二部,負責公規院國際項目的經營開發。從國內走向國際,困難重重,但他卻毅然接受了這一重擔,這股底氣源于十年前他在馬來西亞檳城二橋項目上的經歷。
馬來西亞檳城二橋全長22 . 5公里,為東南亞第一大跨海大橋。該項目完全按照國外標準設計和施工,沒有任何資料可供參考。要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開展勘察設計工作,團隊還得克服復雜的語言環境、文化差異,困難可想而知。
“ ‘走出去’代表的不僅是中國交建的形象,更是國家的形象,我們要為國家添彩。 ”抱著這種想法,在設計過程中,彭運動帶領團隊,歷經了5個月的北京郊區集中封閉設計和10余次與馬來西亞當地咨詢公司針鋒相對的討論,最終在確保中方利益的前提下,以扎實可靠的方案通過了國際頂尖咨詢公司的審查。2014年3月,該項目結出碩果——檳城二橋順利通車。這次經歷也為彭運動日后開拓國際市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彭運動辦公室的墻壁上,掛著的兩幅地圖格外醒目:一幅是世界地圖,放眼望去,代表著公規院的小紅旗已經插在了五大洲的大部分地方;另一幅則是“一帶一路”經濟走廊規劃示意圖,在“一帶一路”沿線,公規院正在密集布局項目并將大展拳腳。
“未來,公規院的品牌會在更多的國家叫響。我也期待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人才在國際舞臺上大放光彩! ”彭運動說。
目前,由他帶領的國際二部主要承擔著公規院100多個國外項目的經營開發工作。這兩年來,國際二部國外工程的承接數量以每年30至40個的速度遞增。未來,可望保持每年200至300個國際項目的規模。
“很多人覺得,一輩子能設計一座有名的大橋就了不起了,但這并不是我的初衷,我想在這場橋梁事業的馬拉松賽中一直奔跑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