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中國交建全力以赴穩增長、抓改革、促轉型、提質效、防風險,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企業績效全面提升。國資委考核榮獲十二連A,世界500強排名大幅躍升,經營規模不斷攀升,運營質量持續優化。
五年來,集團新簽合同額由5425億元增長到9508億元;營業收入從2986億元增長到4700億元;利潤總額從153億元增長到241億元;資產總額由4484 億元增長到10199億元;所有者權益由1063億元增長到2336億元;累計繳納稅費924億元。基建板塊深挖市場潛力,狠抓項目管理,業績大增。疏浚板塊頂住下行壓力,加強資源統籌,勇拓市場。設計板塊加大市場營銷,拓展業務范圍,穩健發展。裝備板塊加強基礎管理,優化市場布局,逆勢前行。海外板塊緊跟國家政策,突出海外優先,勢頭強勁。投資板塊完善區域布局,創新合作模式,快速發展。地產板塊加快結構調整,加快減少庫存,觸底反彈。金融板塊利用社會資本,助力主業發展,成效凸顯。
中國交建牢固樹立“卓越運營”理念,抓住企業運行關鍵環節,精準發力,定向施策,以點帶面,著力提升公司運營績效。
創新考核機制。圍繞國資委對中央企業業績考核工作的要求和深化改革工作的總體部署,按照出資人意愿,建立了以價值創造為核心的經營業績考核體系,考核辦法定位準確、分類明確、分級精確、績效優先、兼顧公平,切實發揮業績考核的戰略引領作用、改革推動作用和管理導向作用。
嚴格預算管理。按照國資委預算指導意見和年度工作會的要求,編制全面預算,層層分解目標,強化過程監控。把控“兩金”、治虧損、降負債等作為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明確目標,細化措施,嚴格考核,定期跟蹤總結,加強經驗交流,遏制了相關指標快速增長的勢頭。加強資金預算信息化建設,建立了資金預算編制報表體系,提高了資金預算的編制質量和效率,為公司合理擬定投融資規模和嚴格控制帶息負債奠定基礎。
堅持對標管理。以世界先進建筑企業為對象,以“尋標桿、找差距、促改進、求發展”為工作目標,持續十年開展對標管理工作。不斷強化“對比標桿找差距,對照差距找路徑,對照路徑定措施,對照措施抓考核,完善考核促改進”的對標理念。不斷加大對標結果在業績考核、評優等方面的應用,使公司各層級對對標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提高,追求卓越績效的文化初步形成,公司各層級、各類型企業開展對標的積極性普遍提高。
強化項目管理。連續開展“項目管理年”活動,下大力氣解決項目管理水平下降、傳統項目虧損面加大的問題。在項目實施各環節扎實開展降本增效工作,不斷優化直屬項目管控模式,持續加強并購項目管理展。
推進財務共享。完成財務共享中心區域布局,建立由集團財務共享中心統一領導、境內外多個區域財務共享中心為支撐的統一體系。持續優化直屬項目財務共享工作,將直屬項目逐一納入共享中心;探索海外財務共享中心建設,并有序開展試點工作。
強化集中采購。開展央企采購管理專項提升對標活動,實現大宗物資公開采購率、上網采購率、集中采購率、電子招標率四大指標80%以上。加快建設全集團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強化采、耗、存核算一體化管理,完善部門職能,努力降本增效。積極推動裝備采購電子商務平臺的應用推廣,完善裝備制造產品采購目錄,制訂供應商管理細則,加強大型裝備集中采購管理工作。
深化風險管控。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推行內部風險管理報告制度,建立適時風險分析、提示、報告和通報機制,確保重大風險事項及時上報。健全重大決策事項的風險管理機制,對企業重大決策事項開展專項風險評估。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強化財務風險管控,組織開展常態化的財務監督與檢查,有效防范重大財務風險。深化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建設,建立與業務發展、商務管理、財務管控、稅務策劃、風險管理聯動的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對部分重點項目要強化法律風險的監督管控。
開展“瘦身健體”。圍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的重要部署,扎實推進企業“壓減”工作,摸清家底,完成企業信息錄入,積極溝通,保障“壓減”工作順利推進,系統策劃,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整體工作方案,制定 “壓減”工作考核配套措施,將“壓減”工作列入經營業績考核。
五年來,中國交建的運營績效躍升臺階。千方百計抓“壓減”,順利完成年度“壓減”目標。建立了以價值創造為核心的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大力推行財務共享中心,強化資金管控,資金集中度大幅提升。下大力氣治虧損,虧損額、虧損戶數、虧損面持續下降。全面推進法治中交建設。加大審計監督力度。完善了安全、質量、環保制度和應急信訪管理體系。卓有成效地開展了監事會工作和檔案工作。持續優化投資項目、直屬項目管控模式和管控機制,進一步落實投資主體和總承包主體的管理責任,深入開展成本管理專項效能監察工作。加強物機采購管理,重大裝備集中采購類型不斷擴展,通過物資采購平臺的應用,節約了采購成本。